為加快推進新建氣象高質量發展,區氣象局起草了《關于推進新建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3—2035年)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現就有關事項說明如下:
目的依據
根據《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江西省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3—2035年)的通知》(贛府發〔2022〕23號)精神,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意見。
主要內容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引領,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氣象工作重要指示和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現代氣象服務、業務和管理體系更加健全,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能力不斷提升,氣象服務供給能力和均等化水平顯著提高,以智慧氣象為主要特征、以生態文明建設氣象保障為鮮明特色的氣象現代化邁上新臺階。
到2035年,氣象關鍵科技領域實現重大突破,氣象監測、預報和服務水平顯著提升,人工影響天氣綜合能力進入全省先進行列,以智慧氣象為主要特征、以生態文明建設氣象保障為鮮明特色的氣象現代化基本實現。
二、提升氣象服務保障基礎能力
(一)提升精密氣象監測能力。建立政府主導的水利、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交通運輸、能源、旅游等行業氣象觀測站網統籌規劃、數據共享、協同觀測等機制。
(二)提升精準氣象預報能力。加強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能力建設,建立協同、智能、高效的氣象綜合預報預測業務平臺,不斷提升預報準確率和預警提前量,現提前1小時預警局地強天氣、提前1天預報逐小時天氣、提前1周預報災害性天氣。
(三)提升精細氣象服務能力。推進氣象服務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完善氣象部門與各相關部門、行業的服務需求對接機制,開發面向城市交通、生態環境、體育、旅游等重點行業的專業氣象服務系統和服務產品,實現“一用戶一方案”,推進“氣象+”賦能經濟社會發展。
(四)提升氣象信息支撐能力。依托省、市氣象大數據云平臺,拓展氣象數據應用領域,提高氣象數據管理和應用水平。
三、筑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
(五)加強氣象防災減災機制建設。按照分級負責、屬地管理原則,加強氣象防災減災機制建設。壓實屬地氣象災害防御責任,將氣象災害防御納入基層網格化社會治理體系。
(六)提高氣象災害預警能力。完善分災種、分重點行業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和影響風險預報,提高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和城市內澇、山洪災害、地質災害、森林火災等氣象風險預報預警能力。
(七)提高氣象災害防御應對能力。加強風險普查成果應用。優化提升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健全重大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快速發布“綠色通道”制度,實現預警信息靶向發布。
(八)提升人工影響天氣水平。加快地面固定作業點標準化建設。推進火箭、煙爐等自動化、標準化、信息化改造,發展安全、高效的新型作業裝備,推進專用作業車輛更新,提高空地一體化作業能力。
四、提高氣象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
(九)增強氣象為農服務能力。優化糧食生產區、特色農產品區的氣象災害監測網絡,與區農業農村局建立部門聯動機制,加強農業氣象服務和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能力建設。
五、優化人民美好生活氣象服務保障
(十)提升公共氣象服務水平。將農村氣象防災減災納入鄉村建設行動,構建行政村全覆蓋的氣象預警信息發布與響應體系。
(十一)健全覆蓋城鄉的氣象服務體系。加強城市氣象災害預警能力建設。在城市規劃、建設、運行中充分考慮氣象風險和氣候承載力,增強城市氣候適應性和重大氣象災害防控能力。
六、強化生態文明建設氣象支撐
(十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開展氣候變化背景下的氣候風險評估,強化氣候變化對糧食安全、水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以及重點城市的影響評估和應對措施研究,提升應對氣候變化和極端氣候事件氣象保障服務能力。
(十三)加強氣候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開展城市規劃、重大項目、重點發展區域的氣候可行性論證。
(十四)加強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氣象保障。加強鄱陽湖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氣象服務,強化主要生態系統氣象條件監測與影響評估。
七、加強氣象人才隊伍建設
(十五)加快氣象人才隊伍建設。加大區級人才工程和人才獎勵對氣象領域支持力度,培養一批青年氣象英才、一線優秀人才等。
八、強化組織實施
(十六)強化組織領導。加強黨對氣象工作的全面領導,健全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的氣象高質量發展工作機制,將氣象高質量發展納入相關規劃和年度工作安排,統籌做好資金、項目、用地等支持保障。
(十七)統籌規劃布局。科學編制實施氣象設施布局和建設規劃,推進氣象資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開放共享。
(十八)加快法治建設。加強氣象法律法規宣傳和普法工作。依法保護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規范氣象災害防御、氣候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等活動。
(十九)深化開放合作。深化區政府與市氣象局合作,發揮合作機制作用,共同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
(二十)強化投入保障。加強對推動氣象高質量發展工作的政策和資金支持。





贛公網安備 360122020001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