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高溫炙烤洪城,7月15日,地表溫度突破45℃。小平小道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志愿者和社區工作者頂著38℃極端高溫,深入廉租房、春天故事小區、棉麻廠還建房,為42名單親、留守等重點兒童開展“一對一”防溺水入戶宣傳。志愿者們爬樓入戶,汗水反復浸透的紅馬甲凝結鹽霜,用“鐵腳板”織密重點兒童防溺水安全網。
午后3點的廉租房樓道熱浪蒸騰,志愿者羅姐的紅色馬甲已透出深色汗漬,同行的社區書記鄧煜黑色褲腿被汗水反復浸透,結出白色鹽霜,在老舊小區陡峭樓梯間留下深色汗跡。“智杰奶奶開開門!我們是社區防溺水宣傳的志愿者!”羅姐的呼喊聲混著喘息,敲響了今日第18戶單親兒童的家門。“以前覺得你們走形式,可這身汗騙不了人!”曾拒開門的智杰奶奶,喚來孩子一邊聽著志愿者們的防溺水要點講解一邊站在旁邊賣力地搖著扇子。
下午5時總結會上,社區書記鄧煜舉起結滿鹽霜的紅馬甲:“高溫蒸干了汗水,但蒸不干守護的責任!”面對5戶日間無人家庭,他當即部署“夜訪突襲”方案:“錯時攻堅,鎖定19:00-21:00務工家庭歸巢時段,避免重復撲空;雙人成組,志愿者與網格員結對,確保夜間入戶安全。今天所剩不多,一共5戶家庭,我帶隊,陳姐家住得近,今晚你辛苦一下,咱倆一鼓作氣全部拿下。”
夜色中,走訪完4戶,最后一名男孩蹲在樓梯口等父親下班。鄧煜借樓道燈昏暗的燈光,在《防溺水六不準》承諾書上勾畫重點:“結伴游泳最危險,去年70%溺亡事故因此發生。”男孩重重點頭:“明天我就告訴玩伴!”
返程車上,陳姐擦拭額頭汗珠,剝開男孩奶奶追出門塞進手中的解暑冰棍,頓感38℃高溫的黏膩疲憊被暮色溫柔化解。鄧煜望向車窗前的萬家燈火:“白天的汗水澆灌信任,夜間的星光點亮責任——這便是社區人的信仰刻度。?”





贛公網安備 360122020001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