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發展的歷程中,政策如同燈塔,指引著方向,提供著動力。然而,政策的“最后一公里”能否暢通無阻,直接關系到企業能否真正享受到政策紅利,實現穩健發展。打造政策惠企“新名片”,以小窗口展現大作為,讓政策精準落地、高效惠企。
一、以“微笑”為名片,傳遞服務溫度
走到惠企政策兌現窗口,迎面而來的是工作人員親切的微笑和一句“您好,請問需要什么幫助?”,這種微笑并非職業化的表情,而是源于對群眾需求的重視與理解。通過平視的姿態、溫和的語氣交流,讓辦事群眾感受到被尊重、被關懷。
二、以“耐心”為底色,化解群眾難題
政務服務涉及政策解讀、流程指引、材料審核等環節,難免遇到群眾不理解、反復詢問的情況。工作人員用“多問一句、多想一層、多幫一把”的態度,將復雜問題拆解為通俗語言,用“拉家常”的方式消除隔閡。面對企業申報政策補貼時的困惑,工作人員不僅逐條解釋政策,還會結合企業實際案例說明,這種“把群眾的事當自家事辦”的耐心,提高了企業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三、以“專業”為支撐,提高惠企質效
加強對本窗口業務的熟悉度和對跨部門政策、流程的了解。面對企業群眾的日常業務咨詢,能精準解讀政策答疑解惑。同步實現政策動態更新,第一時間研究政策并制作辦事指南,確保群眾無障礙了解政策。截至目前,惠企政策兌現管理系統已提交政策事項308項,其中免申即享事項137項,即申即享事項60項,承諾兌現111項,審核上線通過事項35項;已兌現政策事項127項。通過專業培訓,提高工作人員“政策通”“業務精”的能力,讓群眾辦事更高效便捷。
四、以“創新”為動力,延伸服務邊界
以大數據賦能政務服務,打通政策“最后一公里”。通過創新開發的神器--“AI政策寶”,為企業精準畫像,推送政策,實現了從前企業找政策到現在政策找人的轉變。通過主動上門服務,搭建政企連心橋,讓企業無需申報即可享受惠企政策。2025年以來,共服務企業268家,撥付金額2823.83萬元。截至目前,惠企政策兌現專窗共為15704家企業完成惠企政策兌現申報,兌現金額10.89億元,在政務服務領域領跑全省。





贛公網安備 360122020001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