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持續深化市場監管隊伍專業化建設,切實筑牢食品安全“防護網”,7月31日,新建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舉辦第二期“市監大講堂”。本期講堂聚焦“牢記四個最嚴,落實監管責任”主題,特邀江西省食安委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蔡瑋授課,全局一線執法人員、各基層分局負責人及食品安全監管骨干共80余人參會。
作為首期“行政執法專題”的延續,本次培訓進一步拓寬監管視野,以典型案例為鏡鑒,推動“理論學習—案例反思—實踐轉化”的閉環提升。
以案為鑒,剖析監管漏洞與責任鏈條。蔡瑋主任以甘肅天水褐石培心幼兒園血鉛異常事件為核心案例,系統解讀了這起引發全國關注的食品安全事故全貌:涉事幼兒園為提升餐食賣相,將標注“不可食用”的工業顏料摻入三色紅棗發糕、玉米卷腸包,導致233名幼兒血鉛含量超標2000倍以上,部分教職工也受影響。事件曝光后,輿論將其與“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對比,直指監管體系漏洞。
授課中,蔡瑋主任深入剖析了事件背后的責任鏈條:麥積區教育局對無證辦學“視而不見”、市場監管局季度檢查“流于形式”,甚至存在監管人員接受宴請、收受購物卡等失職瀆職行為;甘肅省疾控中心、天水市第二人民醫院因檢測流程違規、數據失真,進一步加劇了信任危機。截至目前,8名涉案人員被刑拘,20余名公職人員被立案審查調查,其中包括教育、市場監管、衛健等部門的主要負責人。
此外,蔡瑋主任還梳理了2025年國內多起典型案例:浙江余姚學校食堂絞肉機活蛆事件、上海學生集體嘔吐事件、四川綿陽校園餐腐敗案(48人被處理)、蜜雪冰城大腸桿菌超標事件等,從原料采購、加工操作、檢測監管等環節,揭示了“重效益輕安全”“重形式輕實效”的共性問題。
對標反思,錨定監管提升方向。結合首期大講堂“行政執法規范化”的核心要求,本期培訓重點強化“責任落實”與“制度執行”的銜接。培訓指出,從天水事件中“檢查流于形式”到綿陽校園餐“腐敗鏈條”,暴露出部分監管環節存在“寬松軟”現象,必須以“四個最嚴”(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為標尺,堵塞漏洞。
新建區市場監管局局長在總結時強調,要借鑒首期培訓中“案件辦理規范化”經驗,將法律剛性與監管實效結合,具體落實三項措施:建立“重點領域清單”,對轄區內幼兒園、學校食堂、大型餐飲企業實行“一企一檔”動態監管,每季度開展“穿透式”檢查,杜絕“人情檢查”;聯合教育、衛健部門建立“食品安全快速響應機制”,針對檢測數據失真、應急處置不力等問題,制定《聯合督查細則》;強化內部執紀,對監管失職、利益輸送等行為“零容忍”,參照首期大講堂建立的“執法案例庫”,新增“食品安全責任追究典型案例”子庫,形成警示效應。
銜接遞進,構建專業化培訓長效機制。作為首期“行政執法專題”的延伸,第二期大講堂實現了“從法律規范到責任落地”的深化。參訓人員表示,通過案例對比,更清晰地認識到“程序正義”與“監管實效”的統一性——正如首期培訓強調“案件事實清晰、證據確鑿”,本期則進一步明確“責任鏈條閉合、監管無死角”。
下一步,新建區市場監管局將按計劃每季度推進“市監大講堂”,后續將圍繞“網絡交易監管”“特種設備應急處理”等專題展開,持續完善“培訓—實踐—復盤”機制,鍛造一支“懂法律、明責任、善監管”的市場監管鐵軍,切實守護群眾市場監管領域安全。





贛公網安備 360122020001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