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的定義
暴雨是指短時間內產生較強降雨(24小時降水量≥50毫米)的天氣現象。洪澇,指大雨、暴雨或持續降雨,使低洼地區淹沒、漬水的現象。
暴雨的形成條件一般來說,產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條件是源源不斷的充足水汽、強盛而持久的氣流上升運動和大氣層結的不穩定。(一)源源不斷的充足水汽我國暴雨的水汽一是來自偏南方向的南海和孟加拉灣,二是來自西太平洋。此外,江河、湖泊等也是水汽源地之一。(二)強盛而持久的氣流上升運動大量的水汽是如何上升到高空變冷而凝結成雨滴的呢?有三種情況,可以使水汽上升。第一種是太陽照射引起水汽上升成云致雨。在強烈太陽輻射下,水面受熱蒸發,變成看不見的水汽,進入低層大氣中。低層大氣也急劇增熱膨脹而變輕,飽含水汽的又熱又輕的空氣扶搖直上,進入高空。第二種是水汽沿鋒面上升成云致雨。冷、暖空氣團交匯,形成鋒面。這種鋒面就像是無形的“斜面樓梯”。富含水汽的暖而輕的空氣在冷而干的空氣上方沿鋒面滑升或被抬升,上升而形成濃厚的云層。第三種是水汽在迎風坡被抬升成云致雨。從水汽豐富的地區水平移動的暖濕氣流,如果在前進方向上遇到山脈、丘陵或高原等阻擋,會被迫沿著山坡向上“爬”而進入較高處,在迎風坡上成云致雨。
暴雨的級別

降雨量級標準
暴雨的影響與危害
(一)澇漬災害由于暴雨急而大,排水不暢易引起積水成澇,土壤孔隙被水充滿,造成陸生植物根系缺氧,使根系生理活動受到抑制,造成作物受害而減產。在城鎮,當雨水過多而超過排水能力時,水就會在路面流動,地勢低的地方形成積水,造成城市內澇,對交通運輸、工業生產、商業活動、市民日常生活等影響極大。
(二)洪水災害由暴雨引起的洪水淹沒作物,使作物新陳代謝難以正常進行而發生各種傷害,淹水越深,淹沒時間越長,對農業、林業和漁業等危害越嚴重。暴雨造成江河泛濫,還會引發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不僅危害農作物,而且還沖毀農舍和工農業設施、道路等,甚至造成人畜傷亡和嚴重經濟損失。我國歷史上的洪澇災害,幾乎都是由暴雨引起的,如1954年7月長江流域大洪澇、1963年8月河北洪水、1975年8月河南大水、1991年江淮大水、1998年長江全流域特大洪澇災害等,都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暴雨預警信號及防御指南
點擊圖片查看
應急避險小貼士
-
及時通過官方渠道,了解氣象部門發布的最新暴雨預報、預警信息。
-
盡量減少外出,當積水漫入室內時,立即切斷電源,防止積水帶電傷人。
-
在積水漫過的路面行走,要注意觀察,使用雨傘等探路,防止跌入地坑、窨井。
-
遠離河流和池塘等,避免因水位暴漲發生危險。
-
行車遇到路面積水過深時,應盡量繞行,不可貿然闖過。汽車在積水中熄火,不可再次點火,應逃離被困車輛到高處等待救援。






贛公網安備 360122020001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