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建區水利局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市水利局的關心指導下,立足自身職能,狠抓作風建設,以水利重點工程建設為抓手,統籌推進水旱災害防御、河湖長制、水資源管理等中心工作,各項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其中,農村供水工作受到省水利廳通報表揚,農業水價改革工作、河湖長制、城鄉供水一體化等有關做法被江西新聞網、南昌日報等主流媒體宣傳報道,進一步擦亮了新建水利新名片。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2023年工作開展情況
(一)穩字當頭,牢牢守住水利安全防線
1、守住水旱災害防御防線。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搶大險、救大災,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預”字當先,“實”字托底,“防”住為王。一是健全責任體系。按照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為主的原則,對水利工程防汛抗旱指揮部成員進行了調整完善,落實堤防防汛“五個責任人”、重點山塘“三個責任人”以及水閘、灌溉、排澇等水利設施工程安全運行管理各類責任人。按照水利工程度汛方案的編審程序,完成了圩堤、水庫、蓄滯洪區等水工程度汛方案的編制并報區防指批復,大大提高了預案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二是落實物資保障。牢固樹立“寧可備而不用,不能用而無備”的理念,全面落實省、市水利部門對防汛物資儲備任務要求,全區共儲備袋類約73.381萬條(其中草袋18.957萬條、麻袋7.86萬條、編織袋46.564萬條),卵石4.0755萬方,塊石0.6293萬方,確保關鍵時刻拿得出、用得上。三是強化實戰演練。聯合西山鎮人民政府分別在西山鎮英山村英山水庫和群力村開展了應急搶險演練和山洪災害防御演練,進一步加強了區、鎮、村三級災害防御機構工作人員的應急處置能力,有效檢驗了山洪災害和水庫災害群測群防應急能力,為應對防汛突發應急事件積累了寶貴經驗。四是開展隱患排查。按照上級有關部門和區水旱災害防御工作部署,積極組織全局6個防汛檢查組深入各鄉鎮、各村開展多輪水利工程防汛檢查、水安全隱患排查,對各類工程、重點地段、物資隊伍、方案預案等各方面開展針對性的拉網式檢查,對檢查、排查出的安全隱患和薄弱環節,建立臺賬、逐項整改銷號,實現閉環管理,確保水利工程安全度汛。五是強化監測預警。實現了全區小(2)以上水庫水雨情自動監測設施全覆蓋。目前,全區共有各類預警設備、設施共計212個,主要包括山洪災害雨量監測站10個、簡易水位站5個、雨量報警站5個、簡易雨量站88個;水庫水雨情自動監測系統79個。同時,為進一步保障各類監測和預警設施、設備正常運轉,充分發揮監測預警作用,我局已委托專業機構負責設備運行維護,極大地提高了防御災害預報預警能力。
2、守住水利安全生產防線。時刻繃緊安全生產之弦,層層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健全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深入開展安全生產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治行動。全年專題調度安全生產工作8次,開展安全生產專項巡查檢查6次,排查治理安全隱患155條,隱患整改率100%。識別管控水利安全生產危險源482條,安全生產零事故。
(二)項目為王,大力推進水利項目建設
全面貫徹落實全省、全市水利高質量發展大會精神,積極策應新建區“上安領”戰役,樹牢“項目為王”理念,按照“謀劃一批、建設一批、竣工一批”的原則,大力推進水利“項目大會戰”。
1、科學謀劃,加快前期工作。投資1.44億元的昌聯灌區和藥湖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已完成立項、可研批復,預計2023年12月開工建設。投資3400萬元的港北聯圩澇區治理項目已列入江西省“十四五”澇區治理實施計劃,并已完成立項批復、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等工作,預計2024年開工建設。此外,南昌市新建區水網建設規劃編制工作正有序開展,計劃2024年6月前完成編制工作。
2、多措并舉,抓好工程建設。一是強力配合一號工程實施。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對贛撫尾閭綜合整治“一號工程”戰略定位和省政府年度重點工程的要求,全力配合推進工程建設。截至目前,贛江尾閭綜合整治工程的北支、中支、南支泄水閘已提前完成建設;主支樞紐泄水閘和船閘、南支樞紐船閘正在加緊施工。二是加強防洪安全工程建設。投資4.5億元,啟動新建區鄱陽湖方洲斜塘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工程建成后,將進一步提升鄱陽湖區及長江兩岸的防洪能力,確保蓄滯洪區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投資6176萬元,加快開展2023水利攻堅項目建設(共18個項目),目前部分項目已開工;投資8899萬元,加快推進象山鎮、南磯鄉、大塘坪鄉等12鄉鎮,共25處水利大會戰項目掃尾工作,為明年的防汛抗旱、農業生產打下堅實基礎。三是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資5665萬元,有序推進藥湖聯圩澇區(新建區澇片)綜合治理工程建設;投資4500萬元,有序推進五星圩水毀修復及補短板等工程;有效提升了抵御洪澇災害的能力,對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也產生積極效應。四是加強水生態工程建設。投資8200萬元實施江西省南昌市長堎河幸福河湖建設項目,該項目是今年水利部幸福河湖建設試點,事關民生福祉、江西形象,目前項目已開工建設,正在有序推進。投資4863萬元實施新建區農村水環境村點污水處理項目望城鎮三聯村工程,目前項目已基本完工,全面提升了前湖水流域水環境,實現了“奮戰三百天、前湖水更清”的目標。
(三)強化監管,不斷提升行業管理能力
1、強化水利工程運行管理。持續鞏固水利工程標準化創建成果,督促做好了2023年度124座(國有堤防9座、中型水庫5座、鄉村管理堤防28座、小一型水庫16座、小二型水庫58座、農飲工程8座)水利工程標準化常態化管理及2座國有堤防標準化管理創建的日常管理和考核等工作。全面深化水利改革,督促物業化公司做好對全區小型水庫及小型堤防安全管理員聘用及培訓,日常維修養護;度汛方案和應急預案編制,全面清障除雜、機電設備維修養護等工作。2023年底將需要完成新建區第一次水利普查名錄外河湖劃界(流域面積10-50km2的15條河流和已建立湖長制未劃界的2個湖泊劃界)工作,目前已完成新建區第一次水利普查名錄外河湖劃界技術報告專家審查和區政府批復、公告,年底前將完成界樁、界牌制作安裝等工作。
2、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強節水管理,持續開展節水型企業創建,嚴格計劃用水管理,對納入取水許可管理的取用水戶下達2023年度用水計劃。規范取用水管理,加強已建取水監測計量設施的維護,確保監測數據在線到報率、及時率,完成2023年一般中型灌區渠首取水口計量設施建設。嚴格落實用水統計調查制度,完善用水統計調查名錄庫建設,完成2022年度用水總量核算及審核上報2023年用水統計數據。創新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推進五星圩灌區與港北灌區、新培圩灌區開展水權交易。創新節水宣傳教育,利用世界水日關鍵節點,聯合省、市、區三級河長辦同步開展線上、線下節水宣傳,同時深入學校、企業、機關、社區及鄉村等開展節水“五進”宣傳活動,著力提升全社會節水意識。
3、抓好水土流失綜合防治。2023年度全區已完成水土保持設施自主驗收報備項目36個,已批復水土保持方案24個。強化全區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管,運用現場檢查、書面檢查、信息化檢查等方式抓好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管工作,對水土保持措施未落實到位、未批先建、未驗先投等項目下達整改意見46份。堅持“因地制宜、綜合治理”的工作方針,通過水土保持林、經濟果林、封禁治理等措施,持續改善水土保持治理成效。
4、推進農村水利工作。全面完成我區6座省級重點山塘整治工作任務,截至目前,我區47座省級重點山塘整治全面完工并通過驗收。細致部署2023年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測算工作,建立渠首和田間用水監測設施及標識牌,每月及時報送觀測過程相關資料,為年底撰寫區級系數測算分析成果報告做好準備工作。擇優選定設計單位完成灌區一張圖繪制工作(將納入全國大中型灌區名錄的9個中型灌區進行一張圖繪制),目前已通過水利部復核審查。
5、嚴格水行政執法。一是持續開展駐點執法,強化日常監管力度。水政執法人員在贛江三洲頭、鄱陽湖南磯山水域進行駐點執法,結合水政執法監控系統,人防+技防常態
化展開日常執法巡查,發揮前哨站作用,強力整治非法采、運砂行為。二是嚴格規范采砂秩序,斬斷非法采砂源頭。嚴格落實采砂船(機具)集中停靠管理制度,積極開展“三無”“僵尸”采砂船專項整治行動,斬斷非法采砂源頭。繼續做好南贛7號可采區和贛江下游尾閭綜合整治工程砂石綜合利用項目的旁站式監管。2023年,南贛7號可采區共計開采砂石7.9518萬噸;贛江下游尾閭綜合整治工程砂石綜合利用項目合計綜合利用約425.15萬噸。三是依法開展雙隨機、一公開行政監督執法,推進跨部門聯合檢查。全年共制定雙隨機、一公開年度檢查計劃6項,產生監管行為20余次;接收省公安廳、省水利廳、省住建廳、省衛健委聯合下派跨部門雙隨機、一公開任務1項,并會同區公安、住建、衛健部門對檢查對象開展了線下聯合檢查;聯合區市場監管部門制定開展跨部門雙隨機、一公開檢查任務1次,順利完成檢查任務。四是開展專項執法行動,嚴打水事違法行為。利用贛江三洲頭水域和鄱陽湖南磯山水域的區位優勢,區水利局常態化聯合市、區各職能部門、南昌縣、九江市、高安市等職能部門持續加大執法巡查力度及頻次,扎實開展河道采砂、水土保持,水資源、水利工程、河湖“清四亂”等專項執法行動,共同打擊水事違法行為,全面提升我區跨區域、跨流域的執法協作能力,進一步在聯合執法、共同協作、辦案機制等方面切實形成整體合力,對水事違法行為形成有效震懾。2023年,通過一系列專項執法行動和線索摸排,共出動水政執法人員巡查1200余人次、出動執法車輛400余車次、出動執法船艇70余航次,查處未經批準違規取水案件1起,已依法作出行政處罰,并予以追繳水資源費和生態賠償費到位;查處向河道內棄置建筑雜物案件1起,依法作出行政處罰并責令恢復原貌到位。
6、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為持續鞏固農業水利綜合改革成效,加快推動改革進程,積極與省水科院對接,已完成骨干工程名錄復核及單價估算工作完成,12月初即可通過政府采購落實第三方物業化維養單位開展維養工作。
7、提升政務服務水平。進一步推進水利“放管服”改革,積極承接涉水行政審批職責,今年以來,共辦結11件審批業務(其中: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審批26件,洪水影響評價報告審批3件,取水許可5件),好評率達到100%,辦結時限均在承諾辦結時限內。
(四)補強短板,鞏固提升供水保障能力
1、加強農村水廠維修養護。督促水廠實施主體和供水管理單位新建潤泉公司做好新建區已建成的8座水廠運行管理,對7座小型集中供水工程進行了全面整修,設置圍欄、標識牌等,并定期開展安全巡檢及水質檢測工作,服務延伸工作所需56.62萬資金已列入政府年度預算。
2、完善城鄉供水一體化機制。鞏固拓展農飲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引入社會資本投資8848萬元,持續推進石埠水廠管網延伸工程建設,目前已完成6500萬元,預計2024年底完成建設任務。投資1.06億元,積極推進農村飲水管網延伸項目,目前已完成8500萬元,預計2023年底完成建設任務。
3、持續推進精準幫扶工作。一是開展水庫移民直補發放和項目管理工作。完成水庫移民年度人口動態調整,據實發放水庫移民直補資金。全面完成2022年水庫移民項目共50個,其中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扶項目42個,總投資2119.14萬元;小水庫移民解困項目8個,總投資49.5萬元。有序推進2023年35個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扶項目前期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32個項目的工程建設,正在進行項目審核、資金申請等相關工作。二是持續幫扶結對脫貧戶。按照“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的要求,定期、不定期開展走訪慰問活動,確保對脫貧戶的幫扶力度不減,有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五)綜合施策,大力推進河湖生態建設
1、推動河湖長制有能有效。一是完善組織體系。及時對河湖長組織體系進行調整,全區設總河湖長1名、副總河湖長1名,分別由區委書記和區長擔任,設區級河湖長29名,鄉級河湖長51名,村級河湖長190名,實現了“區、鄉(鎮)、村”三級河湖長全覆蓋;積極推行民間河長、企業河長,組建“河保姆”、“河小青”等志愿者隊伍,開展沿線巡查保潔志愿活動;制定了《新建區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工作方案》、《新建區河湖長制“河湖長+檢察長+警長”實施方案》等綱領性文件,為河湖長制工作開展提供了實施路徑和制度保障。二是履行好河長職責。今年以來,區級河湖長帶頭巡河97次,示范帶動全區各級河長開展巡河12000余次,統籌解決各類河湖問題50余處。特別是區委書記陳奕蒙,區長王成久,區委副書記李葵先后多次深入烏沙河、前湖水、贛江、鄱陽湖等實地調研,現場指導,協調解決了責任水域的重大重點問題。三是強化專項整治。堅持開展以“清潔河湖水質、清理違章建筑、清除違法行為”為重點的“清河行動”,出臺“清四亂”常態化規范化,今年以來,全區共摸排發現“清河行動”突出問題19個,“清四亂”12個,均已整改完成;并針對水利部遙感衛星圖斑疑似“四亂”問題進行現場復核,涉及新建區問題圖斑115個,已全部完成現場復核。四是加大宣傳力度。依托原有的欣悅湖公園,建設全市首座河湖長制主題公園,通過“因水而生、因水而利、因水而興、因水而治、因水而名、因水而美”六大板塊布設生態標語、人水和諧景觀等內容,展示河長制工作目標和取得的成果,科普水資源保護知識。
2、加強河湖岸線保護治理。加強涉河項目及房屋建設許可審批,有效遏制未經批準占地建房違法行為,持續推進河湖圩堤管理范圍內房屋問題整改工作,今年7月份已完成2023年新建區9棟房屋拆除整改任務,10月份市水利局復核組實地查看房屋整改情況且通過了銷號。
(六)全面從嚴治黨,著力營造良好政治生態
1、加強政治學習。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依托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強國”、“江西干部網絡學院”APP,采用在線學習、集中研討等方式,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先后開展了10余次集體學習,3次專題研討,引導干部職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切實向黨中央看齊靠攏。
2、強化黨風廉政建設。認真落實全面從嚴治黨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努力營造風清氣正良好政治生態,在春節、五一、國慶中秋等節假日前夕,召開專題節前廉政教育提醒會,發出廉潔提醒,營造崇廉尚儉的濃厚氛圍。黨組書記與水利系統新任命股級干部開展任前集體談話,教育引導新任職干部扣好履職新崗的第一粒扣子,進一步筑牢廉潔自律意識,時刻做到警鐘長鳴。
3、強化作風專項整治。鞏固深化“4+10”作風專項整治成果,扎實開展“爭分奪秒拼經濟,全力奮戰全年紅”作風提升年活動,黨組書記以“擔當作為、真抓實干,譜寫新建水利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立足新時代、握好接力棒,推動新建水利事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講授專題黨課,大力弘揚“腳上有土、心中有譜”的工作作風,激勵黨員干部大力涵養“六種鮮明特質”,保持“四有”狀態,培育黨員干部職工優良作風,樹立“上善若水、水利民生”的新時代水利干部良好形象。
二、2024年工作打算和舉措
(一)做好水旱災害防御工作
1、全力做好水旱災害防御各項工作。始終繃緊防汛這根弦,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牢固樹立洪患意識和風險防控理念,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加強分析會商和預報預警,強化汛期24小時領導帶班的水旱災害防御值班值守,重點做好山塘水庫安全度汛、山洪地質災害防御、在建涉河工程防洪安全等工作,切實落實各項應對應急措施,確保防汛安全。同時,堅持防汛抗旱兩手抓,持續加強水庫山塘蓄水調度和供水管理,充分發揮水利工程抗旱效益,為可能出現的干旱條件下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提供水源保障。
2、積極強化防汛隱患排查。重點檢查水毀水利工程修復、圩堤兩側影響防汛安全的抗旱井排查整治、已建水利工程運行、在建涉水水利工程防汛準備、河湖設障整治、山洪災害預警設施運行以及影響安全度汛的其他情況等。
3、持續提升災害防御能力。加快完善以河道及堤防、水庫、蓄滯洪區為主的流域防洪工程體系,繼續開展山洪災害防治項目建設,積極爭取省、市下達年度重點山洪溝防洪治理任務。協調落實區級防汛抗旱資金,支撐水旱災害防御工作正常開展;積極爭取中央、省、市級水利救災資金,支持水毀水利工程修復及抗旱工作;加強資金監管,發揮資金效益。
(二)推動重點水利工程建設
1、抓緊前期工作。有序謀劃、加快推進港北聯圩澇區治理項目等項目前期工作,為項目早日落地實施奠定基礎。
2、抓緊工程建設。加快推進2023年度水利攻堅行動項目、昌聯灌區和藥湖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新建區鄱陽湖方洲斜塘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江西省南昌市長堎河幸福河湖建設項目等項目實施。
(三)抓細抓實河湖管理工作
1、深入推進河長制。狠抓河長履職,把河長制工作責任鏈條進一步壓緊壓實;狠抓水環境整治,規范河道采砂管理,推進河道采砂統一經營管理和河湖“清四亂”常態化規范化;狠抓幸福河湖建設,強化河流管護責任,解決河流突出問題,提升河流管護水平;進一步加強涉河建設項目管理,嚴格履行河道采砂許可等制度,建立健全涉河建設項目審批公示,加強全程監管。
2、嚴格落實水資源管理。按照“三條紅線”要求,堅持總量控制,強化紅線意識,全面加強取用水監測管理,飲用水水源保護和節約用水等工作,積極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管理專業化,提升水資源配置能力和城鄉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優化水資源利用,積極探索水權交易,走出一條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新路子。
3、全面加強水土保持監管。貫徹落實《關于加強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見》,全面加強水土保持監管,嚴格水土保持方案審批,執行“一稿制”,切實提高方案審批質量,不斷優化政務服務。加大對全區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管力度,運用現場檢查、書面檢查、信息化檢查等方式抓好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管工作,加強違法圖斑項目整改工作,嚴肅查處生產建設項目違法行為。進一步提升全社會的生態紅線意識、建設單位的法律責任意識,有效防治人為水土流失。
4、強化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嚴格按照方案時間節點及省市要求,積極做好我區河湖圩堤管理范圍內房屋整改問題工作,穩步推進歷史存量房屋遷建工作。督促新建區小型水庫和小型堤防物業化公司加強對安全管理員日常管理及培訓,年底完成對安全管理員鄉級和配合區級考核。繼續推進小型水庫和小型堤防、國有公益性水利工程維修養護項目等工作。
(四)全面提高黨的建設水平
1、深化全面從嚴治黨。嚴格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從嚴開展黨內組織生活,為水利事業改革發展提供思想、組織、紀律保障。
2、推進作風教育整治。扎實開展“爭分奪秒拼經濟,全力奮戰全年紅”作風提升年活動,改進工作作風,提升服務效能。
3、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堅持全面從嚴治黨, 加強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抓好黨員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工作,進一步打造全局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贛公網安備 360122020001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