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區人社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項目為先、實干奮進,爭分奪秒拼經濟”的工作主線和全區“三大行動”的工作要求,以實施“五大工程”、建設“五型人社”為抓手,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著力推動就業創業工作質量、社會保障工作水平、人才人事工作活力、和諧勞動關系創建、人社公共服務工作提檔升級,人社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獲得了“全省五星級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全省2023年度金牌勞動關系協調員”“南昌市文明單位”“全市人社系統信息宣傳工作一等獎”“全市創業擔保貸款工作先進單位”“全市營商環境‘一號改革工程’建設先進個人”等榮譽,相關工作及典型做法在市級以上媒體發表新聞宣傳210余條,多次被《新聞聯播》、《學習強國》、江西電視臺、《江西日報》等平臺媒體刊登報道。現將2023年工作總結和2024年工作計劃匯報如下:
一、2023年工作開展情況
1.堅持就業優先,大力實施穩崗擴崗提效工程。一是就業形勢企穩向好。全區城鎮新增就業5917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6853人,新增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53億元,失業人員再就業1800人,就業困難人員新增就業675人,零就業家庭安置率100%,累計發放穩崗返還補貼、技能提升補貼、青年人才生活補貼等資金2000余萬元,惠及企業1300余家,惠及群眾2萬余人,全區就業形勢總體平穩持續好轉。二是創新就業招聘形式。以“文旅+招聘”形式,將招聘會與我區“好新建·美生活”主題活動同向發力、同頻共振,利用大型商業綜合體、網紅打卡景區等人流量大的場地,結合龍蝦主題夜市、西山廟會等一系列特色文旅活動,大力開展“洪漂人才薈”“春風行動”“金秋招聘月”等各類促就業系列活動,搭建起求職者和用工企業之間的“連心橋”。全區累計開展各類線上線下招聘活動232場,促進就業1.5萬余人。三是創新公共就業服務模式。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5+2就業之家”建設的工作要求,緊扣群眾就業服務需求,全面落實就業優先政策,推動我區公共就業服務理念重塑、系統重構、創新升級,在全區范圍內構建“1+18+N”公共就業服務網,為廣大群眾提供全方位、立體式、便捷性公共就業服務,打造區“就業之家”和花果山社區“就業之家”示范點,成功舉辦全省就業之家建設現場會,我區“就業之家”建設工作走在省市前列。四是創新就業培訓模式。大力推行“百姓點單、部門接單、政府買單”和農民工夜間培訓新模式,重點面向農村轉移勞動力、返鄉農民工、脫貧勞動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有效提高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促進群眾高質量充分就業。全區累計開展各類就業培訓158期,培訓人數5916人次。
2.堅持保障民生,大力實施社保擴面提速工程。一是推進社保擴面征繳。聚焦靈活就業人員、新業態從業人員和農民工等重點人群,以園區為重點推動企業參保擴面,我區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8.49萬人、17.59萬人、6.17萬人、4.32萬人,社會保險覆蓋面穩步擴大。減輕企業社保負擔,貫徹落實階段性降低企業失業、工傷保險費率政策,累計為3000家企業減負2000余萬元。二是優化社保經辦服務。創新提升社保經辦服務水平新方法,打造新建區“洪城社保專家解憂工作室”,妥善解決群眾在參保過程中遇到的疑難雜癥、歷史遺留及需多部門協作處理的問題。深入園區、企業、鄉鎮、社區等,全方位多角度開展“社保服務進萬家”系列活動,廣泛宣傳社保政策和便民服務舉措。變“群眾找我”為“我找群眾”,針對年老體弱、行動不便的退休人員,積極提供上門認證服務,化解高齡老人、行動不便人員等特殊群體的認證難問題。借助江西人社APP、支付寶贛服通、電子社保卡等渠道持續推進社保業務從“大廳辦”到“掌上辦”“自助辦”“就近辦”“網上辦”拓展延伸,最大程度便民利企。三是加強社?;鸸芾怼?/b>深入開展社保基金管理鞏固提升行動,以人防、制防、技防、群防等“四防”建設為重點,常態化開展死亡人員、服刑人員及重復領取待遇人員等疑點數據稽核,切實筑牢政策、經辦、信息、監督“四位一體”社保基金風險防控體系,確保社?;鸸芾砣〉昧己贸尚?。全區社?;鹨牲c數據核查準確率100%,違規領取社保基金追回率100%。
3.堅持規范創新,大力實施人才引育提質工程。一是有序做好人事管理工作。鼓勵和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基層一線工作,面向社會公開招聘9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30名特崗教師、10名“三支一扶”大學生及48名編外工作人員。穩妥做好全區事業單位管理崗位職員等級的第二批晉升工作,其中九級晉升八級108人,十級晉升九級44人。切實加強和完善機關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定出臺《關于開展編制外工作人員規范清理工作的實施方案》、《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機關工勤人員年度考核獎實施方案(試行)》,有效激發廣大干部積極性和人事管理工作活力。二是全力做好人才“引育留用”。以南昌“人才10條”政策落實為著力點,加大人才引進工作力度,為我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全年引進省外人才1987人,建立黑龍江科技大學、內蒙古財經大學等省外高校“贛才歸巢”人才工作站5個;溪霞現代農業園胡偉明、江西交通技工學校朱華生入選全市“雙高創新人才”人選,中至數據董事長李一華等3人認定為全市C類地方級領軍人才,海信乾照陳亮等4人認定為D類高級人才;新建二中教師陶茂榮榮獲“洪城學師”稱號,江西交通技工學校羅紅彬榮獲“洪城工匠”稱號,程光爍烹飪工作室入選全市勞務品牌技能大師工作室;新建二中教師袁明、聯塑實業王禹榮獲“市政府特殊津貼”;組織推薦科駿實業肖罡參加“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評選,安友科技李一華參加“江西省有突出貢獻人才高級職稱”評審,海信乾照總經理劉兆參加“南昌市頂尖領軍人才領航計劃”評選,林恩茶葉參加省級、市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評選。
4.堅持源頭治理,大力實施和諧勞資提檔工程。一是勞動關系工作質效不斷提升。暢通欠薪舉報投訴維權渠道,強化日常巡查和懲處力度,依法維護勞動者勞動報酬權益。處理欠薪投訴舉報案件97件,涉及勞動1383人,涉及金額2300余萬元,拖欠農民工工資舉報投訴案件結案率100%。大力推行“陽光仲裁”,著力提升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案件調處,切實有效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受理各類勞動人事爭議案件449件,涉及勞動者449人,涉及金額1600余萬元,仲裁按期結案率為100%,調解成功率為87.14%。二是加強基層勞動監察隊伍建設。制定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鄉鎮(街道)基層勞動保障監察工作的實施意見》,全區18個鄉鎮(開發區、街道辦、管理處)組建勞動保障監察執法中隊,并先后組織開展三次業務培訓,構建起“行政村(社區)排查、鄉鎮(街道)巡查、區級督查”的三級聯動網格管理體系。三是特色化開展無欠薪試點工作。持續深化贛鄱無欠薪項目試點工作成效,在總結去年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工作方法,在全區所有在建項目推廣“六項制度”+“電子勞務合同、社會保障卡發放農民工工資”八項機制。我區試點工作開展相繼被《中國就業網》、《江西改革工作簡訊》等平臺媒體刊發報道,并在省廳征文活動中獲獎。四是打造勞動爭議聯合調解中心。探索建立“法院+工會+仲裁”勞動爭議訴裁調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各自職能優勢,出臺《新建區“法院+工會+仲裁”勞動爭議訴裁調工作實施細則》,建立勞動爭議訴裁調對接工作室,成立由法院、工會、人社等部門組成的勞動爭議聯合調解中心,對集體性、突發性的勞動人事爭議疑難案件進行聯合會診、合力攻堅,開創多元聯合調解的工作格局。五是促進和諧勞動關系企業培育。制定《新建區新時代和諧勞動關系創建示范五年行動方案》,對我區欣悅湖街道、康達電梯等7家創建示范單位開展點對點的共同培育工作,不斷提高勞動者維權意識及用人單位責任意識,積極優化法治營商環境,為維護全區勞動關系持續和諧穩定提供有力保障。
5.堅持惠民利企,大力實施人社服務提優工程。一是常態化開展“周末親清行”。深入推進優化營商環境“一號改革工程”,以“三促兩聯三請”為抓手,建立企業定期走訪長效機制,開展“周末親清行”常態化聯系幫扶企業活動,局機關各股室、局屬各單位每月至少走訪2次企業,努力構建“親而有度清而有為”新型政商關系。二是加強人社公共服務標準化建設。完善人社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加強系統行風建設,全面落實窗口服務“首問負責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時辦結制”“責任追究制”等制度,切實增強企業群眾辦事的良好體驗感。三是加快推進“一件事一次辦”。深入推行人社政務服務事項“一件事一次辦”改革,通過環節整合、流程優化,梳理“靈活就業、大中專學生就業落戶、社保關系轉移接續”14項目涉及就業創業、社會保險事項聯辦清單,著力疏解廣大企業和群眾在辦事過程中存在的“堵點、難點、痛點”,盡可能實現“最多跑一次”。
二、2024年工作安排和打算
下一步,我局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區委二屆七次全會精神,更加自覺地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區委、區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聚焦“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的目標要求,圍繞“好新建、美生活”目標定位,牢固樹立“四精”工作理念,以“自信、發奮、齊心”的精神狀態和“新建當自強”的使命擔當,抓重點、攻難點、創亮點,全力推動高質量充分就業,構建更加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打造人民群眾滿意的人社服務,為加快全面建設富裕美麗文明幸?,F代化新建貢獻人社力量。
(一)強化就業服務,全力穩住就業“基本盤”。聚焦基本民生,以穩就業保就業為主線,全力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深入落實就業優先戰略,積極落實各項穩就業舉措,多渠道促進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加強困難群體就業兜底幫扶。推進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加快建設“5+2就業之家”,構建“1+18+N”公共就業服務網,打造15分鐘就業服務圈,滿足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公共就業服務需求。
(二)強化精準擴面,守牢民生兜底“保障線”。聚焦擴面提檔,以深化社會保險制度改革為抓手,持續建強社會保障體系。圍繞靈活就業人員、新業態從業人員和農民工等重點人群,穩步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落實國家統一部署,切實做好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發放工作,按時足額發放各類退休人員養老待遇,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強化社保基金管理風險防控引入第三方審計,提高基金監管效能,守好人民群眾每一分“養老錢”。
(三)強化人才引育,打造人才集聚“強磁場”。聚焦人才引育,以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為目標,不斷加快人才強區建設步伐。結合人才需求實際,有序做好全區各類事業單位、編外人員的公開招聘工作。嚴把“程序關”,分批分層逐級推進縣以下事業單位管理崗位職員等級晉升工作。認真做好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評審、認定工作,認真開展“高層次、高技能人才”“雙高創新人才”“洪城工匠”“政府津貼”“技能大師工作室”等各類人才項目的推薦、選拔、申報工作。
(四)強化風險防范,凝聚勞動關系“正能量”。聚焦和諧關系,以持續提升治理效能為路徑,有效筑牢人社安全風險防控屏障。健全完善“法院+工會+仲裁”勞動爭議訴裁調工作機制,不斷優化勞動人事爭議辦案方式。加大“互聯網+調解”服務平臺和“智慧仲裁”信息系統推廣使用力度,有效提升案件處理智能化水平和服務社會能力。加大勞動監察執法檢查力度,開展集中專項整治行動,不斷強化日常巡查,堅決查處用人單位的違法行為。加強對鄉鎮(街道)勞動保障監察執法的指導和培訓,積極基層發揮勞動保障監察職能,切實提高快速反應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五)強化作風建設,樹立人社服務“新標桿”。聚焦服務保障,以便民利民為宗旨,著力打造群眾滿意的人社服務。扎實開展主題教育,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優化人社“就近辦”服務模式,拓寬服務渠道,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常態化開展作風整治督查,持續開展人社業務技能練兵比武,不斷深化能力作風建設,切實提高全體干部職工人社政策運用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應急處突能力,樹立人社部門良好形象,切實增強群眾和企業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南昌市新建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贛公網安備 360122020001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