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橋鄉2023年度工作總結
2023年金橋鄉政府在區委、區政府和鄉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以“打響‘上安領’,新建當自強”為發展主題,搶抓機遇、勇毅前行,認真落實區委、區政府重大決策部署,金橋鄉統籌推進經濟社會各領域工作。經過艱苦努力,當前特色產業發展明顯向好,經濟增長正在企穩向上,全鄉經濟發展有巨大潛力和發展動力。
一、2023年工作總結
(一)聚力經濟發展,提質量、穩向上
經濟指標穩定向上。我鄉2023年全年稅收任務為2630萬元,現已完成3350萬,超額完成任務數。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982萬。
招商引資持續推進。我鄉已完成招商引資企業3家,總投資6億元。
特色產業提質增效。一是抓牢傳統農業。早稻生產任務13000畝,實際完成13084畝;2023年新建育秧中心已完成主體建設和購進育秧設備、機械等,目前已進入驗收階段,雙季稻育秧是在本鄉解決的;2023年高標準農田建設涉及6個行政村,目前設計單位已完成村與村之間的邊界范圍線及確定建設面積8074畝;全鄉蔬菜等經濟作物已按區下達任務完成播面。二是抓緊特色產業。金橋鄉葡萄種植面積已超4500畝,年產值超1.4億元,目前已躍居成為全省種植葡萄面積最大的鄉鎮。年初,“金橋葡萄”已納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7月29日,我鄉成功舉辦了新建區金橋鄉第四屆“金色之橋·葡萄之鄉”葡萄節,僅開幕式當天吸引游客7000余人次,銷售葡萄超50000公斤,打造了金橋葡萄之鄉的品牌特色,提高了金橋葡萄的影響力,以農促旅、以旅興農,推進生態、休閑、旅游為一體的鄉村建設。
農旅產業融合發展。重點開發“上天嶺”,促進文旅融合。以上天峰的峰石陸離為依托,結合“金盤書院”的文化內涵,融合老革命同志“陳志誠”的紅色基因,著力于“上天嶺”旅游開發。投入300余萬元鋪建1.8公里上天嶺“防火隔離帶便道”,登山臺階直達山頂。國慶期間,舉辦了金橋鄉“登山迎華誕 月滿上天嶺”首屆文旅登山節,通過開展拍照打卡,免費領葡萄的活動,吸引游客4000余人次,實現了“上天嶺”旅游“從無到有”,夯實了旅游開發振興根基。
重點項目順利推進。順利完成昌九客專征遷工作,征收土地303畝,遷出墳墓400棺,地面清表100畝,拆遷房屋34棟,確保了昌九客專在金橋鄉內按期動工。
(二)致力優化環境,夯基礎、提品質
夯實基礎,建設宜居金橋。投資1500萬的金橋街上、上埇馬步崗、清淇火場、小橋北山陳家四個共同富裕樣板村已全面開工,預計11月底全面完工。投資90萬的薔薇江坪和美里勒家2個提升點已完成項目立項,年底完工。2022年獲批農村公路提升改造工程8條,總長13公里,已開工,計劃年底前完工。2023年獲批農村公路提升改造工程6條,危橋改造1座,已啟動項目設計。投資800余萬元的金橋圩、聶家圩防汛應急整險工程已完工,有效地提升了防汛抗旱能力;投資110余萬元對華光村陽谷山塘等4座重點山塘進行整治,有效地提升了蓄水能力;投資100余萬對鄉內山塘、水壩進行水毀修復,有效地提升了農田灌溉能力。
整治環境,建設秀美金橋。認真開展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常態化工作。2023年累計清理鄉內溝塘、水渠39口,清理村內溝塘淤泥712噸;清理畜禽養殖糞污等農業生產廢棄物476噸,全鄉累計轉運生活垃圾3356噸;清理亂搭亂建亂堆亂放戶數256戶;清除五類危房約13250㎡。投入35萬元,建立健全長效管護機制,投入35萬元,進行全鄉人居環境整治;投入55萬元添置垃圾電動車3輛和80個鉤臂箱,提升垃圾清運能力;有序推進垃圾分類工作開展,持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治理與民生福祉相融合,增強群眾的滿意度。
(三)傾力民生實事,解民憂、暖民心。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監測幫扶機制不斷完善,動態新增監測返貧對象3戶11人,定期走訪排查困難家庭和人員,針對發現的因災因病等苗頭性問題,及時落實社會救助、醫療保障等幫扶措施。落實困難群眾動態管理,2023年新增調整辦理低保戶47戶。及時發放惠民資金,發放社救、養老服務補貼津貼、殘疾人兩項補貼及其他資金860余萬元。做好城鄉醫療保險參保工作,集中辦理參保23096人,參保率98%,電子醫保憑證激活18667人,醫療待遇報銷約198萬,對低保等人群及時進行醫療救助,大力宣傳跨省異地直報等惠民政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正常參保人數11362人次,60歲到齡發放人數2751人次,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大力宣傳并發放宣傳冊、繳費須知通知單。推進“雙擁”工作,加強對退役軍人關愛,幫助退役軍人解決就業,對困難退役軍人走訪慰問。
(四)著力社會穩定,防風險、重治理
安全生產常抓不懈。強化宣傳引導,組織宣傳活動3場次,發放宣傳資料1300余份,提升全民安全意識。全面落實安全責任制,與15個村、29家生產經營單位簽訂了生產、消防、交通安全責任制,確保責任到位。加大檢查力度,開展安全生產、燃氣安全專項檢查3次,排除整改隱患13項;狠抓森林防火,15名生態林管護員實行網格化管理,56個山頭全部責任到人,發放告知書500余份。認真開展防溺水工作,累計摸排出留守兒童等重點人員269人;重點危險水域187處,均配備了“四個一”救援設施,安裝智能探頭10個;設置警示牌316處。成立鄉鎮巡查隊伍16支,102人;成立教師巡查隊4支,其中中學巡查隊伍1支,小學巡查隊伍3支。采取疏堵結合的方式,在金橋中學操場上搭建了一個約700平方米的可拆卸游泳池,提供給全鄉有游泳需求的學生游泳,避免他們到池塘河道中野泳,遠離危險水域。
社會秩序平穩有序。用心用情做好信訪接待,認真落實副職領導接訪制度,按照“三到位一處理”原則,2023年累計處理上級交辦信訪工作48件次,國家交辦件10件,省交辦件10,市交辦案件6起、區交辦22起,辦結率95.7%,深入開展反電信詐騙宣傳教育活動,積極推動“國家反詐中心”APP安裝,累計注冊2.1萬人次。金橋鄉“626”工作室組織開展1次集中排查、1次拉網互查,圓滿完成排查工作;“接訴即辦”穩步提升。嚴格落實“12345”工作機制,不斷提高群眾訴求的響應率、解決率、滿意率。全年累計接單191件,全部按時回復辦結。解決了環境、飲水、道路等一批民生問題。
(五)合力轉變作風,強擔當、提效能
把講政治體現到政府工作全過程各方面,全面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及時跟進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縱深推進“五型”政府建設,主動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切實抓好以案促改工作,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持之以恒糾“四風”、樹新風。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深入推進依法行政,依法決策水平全面提升。鞏固法治政府建設成果,主動接受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高質量辦理8件人大代表建議。健全年終考核評價制度,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工作責任壓緊壓實,工作節奏明顯加快,服務鄉村振興局的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
二、2024年工作計劃
(一)明確方向,突出產業發展特色。
做精做強發展葡萄產業。充分利用藍泥灣示范區優勢,整合金橋葡萄產業規模,提升產品質量,深入推進葡萄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進一步探索葡萄產業從一產起步“接二連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中同步升級、同步增值、同步受益。擴大種植面積,豐富種植品種,力爭到年底形成2500畝陽光玫瑰、1500畝夏黑、100畝墨香、50畝浪漫紅顏以及8000畝油茶、500畝果桃的種植規模,打造高效集約的特色產業體系,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加快加深上天嶺農旅開發。金橋鄉上天嶺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風景,圍繞“近郊游”發展定位,加強與周邊海昏侯國遺址、怪石嶺公園等景點聯動,打造精品旅游路線,吸引自駕游、采摘游等周邊中短線游客,借助金橋鄉特色農產品優勢,以農促旅、以旅興農,推進生態、休閑、旅游為一體的美麗鄉村建設。
(二)提高認識,加快重點項目推進。強化責任意識,提前做好北二環預征土地控違工作,確保征遷工作順利開展,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三)優化服務,保障社會民生福祉。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加大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復轉軍人創業就業扶持力度,持續推進農村敬老院的提質改造;規范城鄉低保動態管理,加大脫貧戶、殘疾人等特困供養人員服務和保障力度。建強便民惠民平臺。深化便民服務平臺建設,完善分類處置、分級流轉、閉環交辦等機制,推動社情民意跨部門聯辦、清單化領辦、點對點督辦;完善12345工作機制,準確把握群眾訴求,提高工單回復精準度,全力提升群眾訴求解決率、滿意率。聚力平安法治建設。完善調解工作機制,健全矛盾糾紛排查機制,推動矛盾糾紛和重大信訪事件有效化解。深入推進反電信詐騙宣傳工作,利用新媒體平臺和發放宣傳手冊、知識競賽等傳統手段,提高群眾識詐防詐能力,全力推進禁毒工作。堅守安全生產底線。堅持一崗雙責,守土有責,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完善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加強應急建設,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抓好生產經營、食品、防汛、防火、交通運輸等領域安全工作。辦好教育衛生事業。加大教育投入,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教育服務發展;加強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建設,全面落實疫情防控優化措施,建立健全健康服務機制。
(四)壓實責任,提升執政履職效能。
切實履行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壓緊壓實領導干部“一崗雙責”,進一步明確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事項、監督責任事項,推動管黨治黨責任落地生根。防止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讓工作立足于基層實際,工作部署于推進落實,工作檢查于實際效果,解放思想,提高認識,更新觀念。不斷推進“三大行動”與“爭分奪秒拼經濟、全力奮戰全年紅”作風提升年活動,把握作風建設階段性特點,提升干部“自信、發奮、齊心”精神狀態,聚焦“散漫作風、辦事效率、會風會紀、文明形象”,深入查找“怕、慢、假、庸、散”等作風頑疾,樹立爭先進位的作風、實干擔當的作風、高效執行的作風、嚴實守紀的作風、凝心聚力拼經濟,奮力實現全年工作目標。
三、當前工作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1.產業發展受到限制。我鄉屬于丘陵地貌,大數農田的糧食產量不高,經過多年致力于葡萄產業的發展,才形成全鄉4000余畝葡萄種植的規模。但由于受到了用地的限制,葡萄的種植規模到了發展的瓶頸期,擴大的空間小,經濟體量增長有限。針對這一情況,重點從現有資源著手,改造老、舊大棚,動員葡萄種植散戶在現有的葡萄大棚的基礎上,改造設備,更新技術,提升產品質量,提高葡萄產值。
2.集鎮建設相對滯后。現有集鎮常住人口僅200余人,因缺乏整體規劃,規模偏小,吸附承載能力不強,商貿不旺,功能也不完善。
四、意見和建議
一是加大文旅產業支持力度。我鄉利用本地優美的田園風光和上天嶺的自然風光,借助特色的葡萄、油茶、桃子、草莓等產品,因地制宜打造“產業+鄉村游”“產業+研學游”等農旅產業模式。金橋鄉已成功舉辦四屆“葡萄節”和首屆“登山節”,明年也將謀劃舉辦下一屆“葡萄節”、“登山節”,期望能提供資金、政策等支持,讓我鄉文旅產業能得到更好的宣傳與推廣。二是推進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積極推動種植戶與果業銷售企業合作,進一步暢通金橋葡萄銷售渠道。深入推進葡萄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延長葡萄銷售時限,進一步探索葡萄產業深加工,延長產業鏈。三是深入推進鄉村振興發展。進一步貫徹“黨建興鄉+文旅強鄉+產業富鄉”的發展思路,一方面圍繞藍泥灣示范區做強做大葡萄產業,另一方面以上天峰為中心,著重打造周邊村莊,依托新農村項目、道路提升項目、水利設施項目等,進一步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夯實旅游開發振興根基。





贛公網安備 360122020001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