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市教育局和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區教體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及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聚焦“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目標要求,樹牢“四精”工作理念,弘揚“四嚴”工作作風,著力唱響“好新建·美生活”教育體育最強音。先后獲江西省體育高質量發展評估第一等次,南昌市重大體育賽事活動優秀組織獎、全區“好新建?美生活”擔當作為表揚單位、全區黨的建設先進單位、全區平安新建突出貢獻單位、全區區直機關綜合考核第一等次、全區區管領導班子考核優秀等次、全區“三風三有”先進單位。
一、堅持黨建引領,以嚴肅的黨紀忠誠履職盡責
1.紅色堡壘強基礎。積極穩妥落實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組織書記述職評議,出臺議事規則,黨委班子列席指導基層學校重大會議,推進“兩企三新”擴面提質,完善管理制度10余項,2個黨總支升格為黨委,6個黨支部升格為黨總支。圍繞“學紀、知紀、明紀、守紀”,扎實開展黨紀學習教育,通過多種途徑加強教育輿情管理,筑牢意識形態“防火墻”。
2.紅燭先鋒強引領。推行“種子工程”,建立黨員突擊隊56支,志愿服務隊65個,組建思政宣講團、心理專家組,設立黨員示范崗,創建青年黨員先鋒崗121個,新建二中陶思琦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3人獲評全省最美人物。選樹省、市先進50余名,推選省、市“五一勞動獎章”和“贛鄱先鋒”各1人,涌現了區教育考試中心主任杜璇、新建二中校長陶茂榮、副校長袁斌鋒、體驗營年級組長何俊輝、體驗營班主任徐浪浪等一批擔當作為特別表揚對象,持續引領教育系統擔當奉獻新風尚。
3.紅心向黨強信念。組織“新時代好少年”評選,20人被評為區“新時代好少年”,1人被評為市“新時代好少年”。深化“三色文化”教育,開展“紅歌進校園、紅色故事我來講”“法在我心中”“回望崢嶸讀初心——誦讀紅色家書 講述英烈故事”系列活動,組織開展2024年全省中小學生紅色、綠色和古色文化教育活動,以創新思政引導學生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二、堅持城鄉一體,以嚴密的舉措促進均衡發展
1.學前發展優質普惠。新增區六幼、五幼一分園、六幼一分園和經開區中心幼兒園,增加公辦園位810個;新回收小區配套園3所,申報省標準化幼兒園42所,評選市級示范園4所,認定區級示范園6所;開辦“園長大課堂”10期,以示范園、標準化幼兒園評選和各類交流競賽為載體,促進學前質量整體提升。
2.優化資源配置。優化小規模學校52所,投資1.44億元的南昌大學附屬賢德學校、長征西路小學開學招生;育明學校、青少年活動中心擴建完工;新建二中提升改造有序推進;投資近5億元的職校主體完工,市、區民生實事項目全面完成。目前,全區共有中小學85所(公辦75所、民辦10所),城鄉教育資源有效整合。
3.推進集團發展。在引進江西師大、南昌大學附屬學校、南昌二十八中教育集團合作辦學的基礎上,望悅湖片區即將開工建設的聯富學校,成功加入南昌中學教育集團;第三實驗學校與江西財大附中達成初步合作意向。9個城鄉教育聯盟開展各類交流活動100余場次,受益教師5000余人次。謀劃推進新建二中等教育集團建設,不斷探索城鄉共同體發展新模式。
三、堅持立德樹人,以嚴格的要求唱響教育品牌
1.立德樹人把牢根本。區領導帶頭講思政課,春泥計劃——小平小道陳列館大思政課”項目一期已圓滿收官,活動獲新華社、人民日報、新華網、江西日報等20余家主流媒體報道。舉辦經典誦讀、講紅色故事、紅歌進校園等多項主題活動,組織紅色研學實踐2萬余人次,組織觀影3.6萬人,征集“三色”文化活動作品387件、節日小報574件,持續引導廣大青少年兒童“聽黨話、跟黨走”,持續引導廣大青少年兒童“聽黨話、跟黨走”。新建一小、新建區育明學校獲評市級紅色基因傳承示范校, 新建二中獲評南昌市“十佳中小學思政教育示范基地”。
2.五育并舉突出重點。突出“五育并舉”,落實“雙減”政策,開齊開足國家課程,抓實抓牢教學常規,做細做優課后服務,大規模舉辦全區第四屆中小學生田徑和籃球等各項目運動會,全覆蓋開展藝術節活動,高品質組織科技、勞動節,全方位推進心理健康教育,積極參加“奔跑吧,少年”全國陽光體育大會開幕式表演及相關活動。成功組織科技巡展、國防教育等素質競賽,1000余名學生參加上級競賽獲得獎項。
3.改革創新喜結碩果。緊扣“改革創新”,深入實施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改革,組建名師工作室26個。今年高考再創佳績,特控線(原一本線)上線1331人,“985”上線299人,“211”上線644人,其中清華、北大上線11人、錄取6人,創歷史新高;義務教育質量繼續攀升,低分率持續下降,重點高中錄取分數線逐年上升,“學在新建”的教育品牌進一步唱響。
四、堅持滿意標準,以嚴謹的作風保障公平公正
1.陽光招生解民憂。通過智慧入學平臺,推進城區義務教育入學“碼上辦、快捷辦、暖心辦、陽光辦”。針對戶籍在農村、實際居住在城區,因購買農房、小產權房、租賃農房和自建房等無法進入系統采集信息的人員,通過線下審驗收集材料、上門上戶核實的方式,公開公平進行現場報名,按照相對就近原則,統籌安排指定學校就讀,此舉解決了230余名學生入學問題。在擔當化解心遠附小轉隸矛盾后,今年招生沒有出現一起群體性信訪事件。義務教育階段起始年級實行“陽光分班”,現場以公開、公正、隨機分配的方式,對全區40所義務教育學校、14389名學生、324名班主任進行分班。區教育考試中心組織各類招生考試300余場,為26000余名考生搭建公平競爭平臺。同時,全面取消公民辦合作共建,擴大公辦普通高中招生計劃,實行中招“一條龍”錄取,并決定明年恢復中招原始分計分,贏得了廣大群眾點贊。
2.嚴肅查處凈生態。深入開展基礎教育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專項治理,排查整改問題252個,向紀檢監察部門移送線索14條,召開相關會議33次,督查派出208人次,檢查學校224所次,下發工作提示56次,下達整改通知單23份,通報曝光5次,開展警示教育14次,開展宣講宣傳22次,主動登記上交違紀違法所得113.5萬元(不完全統計),責令清退18.483萬元;受理信訪舉報52起,處理違法違紀人員46人,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山清水秀的教育環境。
3.上下齊心保安全。高度重視防溺水工作,各鄉鎮主動擔當履責,區校專委成立17個防溺水工作專項督查組,常態化“一對一”督查督導。高度重視消防安全,開展多輪地毯式消防隱患排查整改,統籌交通、食品、傳染病、校園欺凌、意識形態、心理健康等各項安全防范工作,強化“六不一戴”管理,共排查隱患問題1617處,所有隱患都已按時限整改到位或采取有效防護措施,切實筑牢安全屏障。1所學校入選首批全省依法治校示范學校,2所學校入選首批全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建設37所智慧平安校園,區教體局榮獲“平安新建”突出貢獻單位。
4.各界助教好風尚。落實掛牌督導制度,發現并整改問題1825個;開展民辦中小學問題專項整治,推動民辦教育黨建、收費、招生、教學規范管理;持續推進“雙減”政策落實落地,取締培訓機構10家;落實國家資助政策,全年累計資助學生13531人次,發放各類資助金764.919萬元;為2248名學生辦理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3266.6195萬元。元亨祥基金、桃李協會等各類愛心助學惠及師生5000余人次,新建區教育發展基金會到賬善款4400萬元,成功舉辦“獎教勵學”頒獎典禮。積極推進校家社協同育人,全區形成了“辦大教育”“大辦教育”的濃厚氛圍。
五、堅持全民健身,以豐富的活動打造體育強區
1.群眾體育豐富多彩。體育惠民工程得到落實,今年新增公共體育場地面積約20萬平方米,全區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8平方米,提前實現了“十四五”期間我區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6平方米的目標任務,比去年增0.36平方米;新成立單項體育協會2個,國家級社會指導員增加2人、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新增4人、三級社會指導員增加247人;轄區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達到41.3%,國民體質合格人數比列達到90%,全年開展大型全民健身活動約10次,在省第五屆農耕健身大賽榮獲一等獎、2024中國南昌國際龍舟賽在800米和500米比賽中分別獲得第六名和第八名,2024年南昌市首屆龍獅邀請賽三等獎。
2.體教融合再創佳績。印發《新建區“體教融合 區隊校辦”布局點考核實施細則(試行)》,現“體教融合 區隊校辦”布局點校園24所,今年新增啦啦操布局點項目,目前在訓人數共計1600多人。舉辦了首屆青少年(U系列)“三人制”籃球邀請賽、第八屆“滕王閣杯”南昌市青少年體育聯賽(新建預選賽)暨新建區第四屆中小學生運動會6個項目的比賽,并選出400余人代表我區參加省、市青少年體育賽事,目前新建籍運動員在省隊21人。
3.競體體育頻繁出彩。選派優秀運動員組隊參加全省百縣系列比賽和第八屆“滕王閣杯”青少年體育聯賽總決賽,榮獲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約12個,同時30名教練榮獲南昌市“優秀教練”稱號。在全省青少年錦標賽中,我區武術散打、舉重等項目比賽中榮獲8金2銀4銅。





贛公網安備 360122020001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