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來,南昌市新建生態環境局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上級工作要求,緊密結合實際,堅持問題導向,強化舉措,精準發力,扎實推進新建區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
一、2024年工作總結
(一)取得的亮點與成效
一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大氣污染精準治理,2024年,空氣優良率92.6%,PM2.5累計濃度為23.4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贛江干流斷面水質保持Ⅱ類,7個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地水質達標率100%。前湖新建段整治有序推進,曹家橋水質達到III類。長麥橋斷面從原來V類水質改善至現在的III類水質;全區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5%以上,重點建設用地地塊安全利用率得到有效保障。連續兩年在全市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中,獲優秀等級。
二是能力建設得到有效提升。2024年,我局以“轉作風、提能力、抓落實”作風建設專項行動為契機,通過開展各項學習教育活動,引導干部改進工作責任意識,激發了干勁和熱情,由以前“等靠要”轉變為工作積極主動。2024年,南昌“洪工杯”技能競賽比武中,我局獲“優秀組織”獎和個人“一等獎”;在全市“八五”普法中期通報中獲全市“先進個人”;在全市系統第一期行政執法人員法治素養測試暨以考促學活動中,我局取得個人考試第一名的好成績。2024年,在省廳舉辦的第一屆環評技術評估和排污許可技術大比武活動中,我局取得“省級排污許可個人第三名”的優異成績。連續兩年榮獲“全省執法大練兵表現突出集體”獎。
三是綠色創建初見成效。積極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綠色創建相關申報工作。投資80萬元,啟動我區申報創建省級生態縣(區)創建工作,目前正在編制規劃文本。已申報2個“美麗鄉村”,其中溪霞鎮綠谷社區入選為江西省2024年度“美麗細胞”建設優秀案例。已完成5個“無廢細胞”申報材料,已審核通過1個“無廢機關”和4個“無廢社區”。
(二)重點工作完成情況
1.大氣污染防治方面
一是強化統籌管控。印發《新建區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2024修訂)》,進一步壓實責任,明確工作重點。截至目前,我區啟動顆粒物和臭氧污染天氣管控69天,實現保良42天。二是做好常態治理。推進乾照光電、五十鈴汽車、新華印刷等企業申報B級企業,目前申報材料已上報市局待審核;開展對柴油貨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抽檢入戶檢工作,共檢測柴油貨車1124輛,非道路移動機械193輛;完成11家噴漆汽修店的廢氣治理設施整治;加強全區19個在建工地揚塵污染監管,對巡查發現問題要求按時整改到位;完成南昌市龍然實業有限公司廢氣治理提升項目,撥付中央資金127.8萬元;完成江鈴晶馬汽車廢氣深度治理項目,撥付中央資金375萬元;三是強化科技支撐。投資70萬,新增4套露天禁燒高空瞭望視頻監控,覆蓋聯圩鎮等10個鄉鎮,對發現的露天焚燒火點及時預警。投資60萬元,擬在新建區新增國控站空氣站點,目前已完成勘察、選點等工作。四是加強秸稈禁燒工作。制定《新建區秸稈露天禁燒工作的整改方案》,加大宣傳力度和巡查力度,嚴格落實露天禁燒三級網格化體系,并通過“人防+技防”的手段,及時發現火點和處置。
2.水環境質量改善方面
一是推動前湖水系及長麥橋水質提升工作。對前湖水系,多次聯合城規院、經開區對曹家橋上游工業園區涉水企業進行溯源排查工作,已完成園區排口整治49個。定期對烏沙河沿岸入河排污口進行摸排和監測。同時對麥山電排站、團結電排站、省莊電排站、蔡家橋電排站前池開展監測。二是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定期對湖庫、河流周邊進行排查,及時發現可能污染水體的問題,并交辦屬地及相關單位進行處理。同時,每季度進行轄區內7個水源地水質監測,及時了解水庫水質情況確保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穩定。三是削減南磯山和伍湖分場斷面總磷濃度。加強鄱陽湖南磯山斷面和伍湖分場斷面周邊污染源的排查力度和監測頻次,每月對兩個斷面進行一次加密監測和巡查。推進南磯山斷面和伍湖分場斷面“一斷面一策”中各項目舉措的落地實施。投資50萬元,對南磯山斷面和伍湖分場斷面進行優化調整,目前已完成斷面調整報告,計劃年底進行項目驗收。四是全面做好入河排污口規范化整治。制定《南昌市新建區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方案》,完成我區38個環鄱陽湖入河排污口溯源和規范化建設工作。對贛江新建區段86個入河排污口的“一口一策”整治進行了全面梳理,已全部完成整治。五是開展排水單元監測。目前,已完成轄區195個排水單元監測。
3.土壤污染防治方面
一是落實土壤重點監管單位相關工作。督促1家土壤污染重點監管企業與區政府簽訂土壤污染防治責任書,并開展自行監測和隱患排查工作。督促6家建設用地單位完成土壤污染狀況調查。二是加大危險廢物監管處置工作。規范全區危廢及醫療廢物申報登記和轉移處置行為,并督促實施網上申報制度,目前已有80家涉危廢企業注冊申報。完成工業固體廢物排查209家。三是強化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完成20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任務。同時,制定《新建區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系統運行維護工作經費撥付管理辦法》,以保障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
4.環保督察問題整改方面
截至目前,2021年中央第二輪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交辦信訪件81件、2023年第二輪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交辦信訪件23件,已全部銷號,銷號率100%。2023年第二輪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已制定整改方案,已完成整改問題6件,銷號4件。2024年第三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轉辦信訪件已完成整改66件,銷號52件。
5.生態環境監管方面
一是推進排污許可和輻射許可工作。完成排污許可首次發證8張、重新申請18張。督促36家企業完成排污許可證年度執行報告的整改。完成32家核技術利用單位輻射年報工作,并完成4家輻射許可證到期企業延續手續。二是強化突發環境應急演練。配合市局做好2024年度長堎河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實戰演練。三是督促企業落實應急減排。對轄區內重點涉氣企業進行專項檢查,發現并督促問題整改32個,有效減少污染物排放。四是嚴防環境安全隱患。對轄區內的企業進行全面的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排查企業328家次,發現并督促整改問題53個。五是著力開展生態損害賠償。啟動生態損害賠償案6件,完成“戴四兵”非法處置工業廢鹽案追繳賠償款132萬元,其他5件繳納賠償款53614.42元。新建區某醫院不正常運行污染防治設施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被選為全省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十大典型案例之一。六是持續開展“散亂污”整治。目前,共排查出散亂污企業16家,已完成整治16家。其中,關停取締13家、升級改造3家。七是強化環境信訪處理。截至目前,受理12369、12345及上級轉交生態環境類投訴件115件,已全部辦結。累計出動執法人員600余人次,對420家企業開展執法檢查。立案11件,涉案處罰金額80.93萬元。八是建立聯合協作機制。聯合區檢察院與九江市永修縣相關職能部門簽訂環鄱陽湖流域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公益訴訟跨行政區劃管轄協作機制,打破地域壁壘,實現信息共享、線索移送、聯合辦案無縫對接;與區應急管理部門、區水利部門搭建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聯動工作機制,明確職責分工、強化應急響應、提升協同處置能力,為守護生態環境安全、保障群眾權益筑牢堅實制度防線。
二、2025年工作安排
一是持續推進作風建設專項行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等內容,將學習融入日常、抓在經常,持續推動學習走深走實。以上率下抓落實,自覺帶好頭、作表率,不斷釋放整頓機關作風不松勁強烈信號,大力發揚為民服務、無私奉獻的孺子牛精神,以轉作風全方位促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新成效。
二是持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加強對臭氧管控預警,提前調度,提前部署。通過顆粒物走航、臭氧走航、VOCs走航等方式,對空氣站周邊進行重點摸排,精準溯源。重點控制城區揚塵污染,落實聯合執法專項行動。加大露天禁燒巡查和宣傳力度,切實遏制露天焚燒的行為發生。推進新建區新增國控站點技術論證報告編制工作。持續推進涉氣企業和績效分級工作,鼓勵企業對廢氣治理設施升級改造。
三是持續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推動鄱陽湖南磯山斷面和伍湖分場斷面上游碟形湖閘口修復、重建和對兩個斷面進行優化調整工作。加強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著重解決污水違規溢流直排問題,確保完成100%整治目標。加快推進城區雨污管網分流改造和已建成管網錯漏混接整治,補齊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短板。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確保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
四是持續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加強土壤污染調查,督促在產土壤污染重點企業自行監測工作。計劃2025年完成4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任務,督促屬地做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日常維護工作。依法有序推進危廢產廢、經營企業的規范處置。
五是加大生態環境保護監管力度。全力做好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有序推進各類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強化“散亂污”企業整治力度,加大排查,對“散亂污”企業堅決做到“零容忍”。持續開展生態損害賠償工作。做好環保投訴熱線案件受理工作,確保環保信訪投訴“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六是推進綠色生態創建工作。推進新建區申報創建省級生態縣(區)的規劃編制工作。將嚴格按照省級生態縣(區)的標準和要求,制定詳細的規劃方案,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推進“無廢細胞”申報工作。加強對“無廢細胞”申報工作的宣傳和培訓,提高公眾參與度。同時,強化與相關部門協調合作,確保申報工作得到政策支持和資源保障。





贛公網安備 360122020001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