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抓好經濟運行監測。加強對重點產業、重點企業、產業支柱企業的監測預警,對增長放緩、創新瓶頸等工業發展問題,著重從運行數據上分析查找其原因,采取針對性措施積極穩妥化解,確保工業經濟保持穩定增長。
(二)著力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推進“放管服”改革,著力打造“最多跑一次”“辦事不見面”“拿地即開工”模式,進一步推進“一站式”審批服務制度,優化服務手段,提高辦事效率。嚴格執行政務公開、服務承諾等制度,對新上工業項目,實行全程代理、限時辦結;對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收費標準按有關規定執行;嚴格做到涉企檢查“寧靜日”,讓企業安心抓生產促發展。及時掌握工業企業發展、研發投入、工業技改項目建設動態等內容,積極組織優質企業爭取國家和省、市、區各級各類專項資金支持和優惠政策扶持。
(三)著力強化園區作用。優化現有園區產業結構的同時,通過“區中園”、“專業園”、“園中園”等形式,打造汽車零部件、軌道交通、物聯網、大數據,綠色環保建材、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廚房設備等特色鮮明、差異化發展的產業園,不斷提升園區綜合承載能力。快速打造“專精特新”智造產業園、“小微工業園”,合理制定進園準入條件,做到既可招引帶動性強的大企業,也可容納百花齊放的小企業,通過這些大企業帶動小企業的發展,達到鑄鏈、強鏈、延鏈、補鏈的目的,從而促推我區的經濟全面發展。大力推廣“輕資產招商”。高質量推進標準廠房建設,切實提升標準廠房利用率,引進更多“拎包入住”的高新高技高產企業,不斷提升標準廠房單位面積產出率。對引進企業利用閑置廠房進行生產的,給予稅收等方面的補助。
(四)著力推動轉型升級。把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作為主攻方向,堅持“兩手抓”,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發揮政策的有力引導作用,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深度對接,在江西五十鈴、龍然實業、乾照光電等有條件的企業開展智能化、數字化、高端化設備改造,扎實推進“機器換人”、“設備換芯”、“生產換線”建設,爭取建成一批數字化車間和智慧工廠。把綠色食品、印刷包裝等傳統產業作為工業結構調整的重點方向,積極推進技術創新、設備更新、品牌升級、軍民融合,引導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全面提升制造業創新水平。
(五)大力扶持中小企業。一是對“小升規”培育庫企業進行跟蹤監測,強化幫扶,推動企業升規入統;二是繼續引導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組織開展市級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申報,培育一批競爭力強、科技含量高、設備工藝先進的優勢企業。三是結合“暖心護企”、“紓困解難”等工作,定期走訪企業,常態化長效幫扶企業;四是落實兌現各項惠企獎補政策,引導企業積極申報“專精特新”企業、小巨人企業等項目,支持更多有市場、有競爭優勢、有發展前景的企業成長為規上企業;五是開展組織企業家參加各類學習培訓,提升企業業務和管理水平。
(六)強化科技企業培育。一是支持企業建立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引進和培養創新團隊,積極承擔國家和省重大科技項目,重點培育一批創新型龍頭、骨干企業。充分用好國家和省市已經出臺的有關政策,積極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重點培育一批技術水平高、創新能力強、成長潛力大的“種子獨角獸”、“潛在瞪羚”企業。二是及時兌現《南昌市新建區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加快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的實施意見的通知》等相關政策,對企業科技創新活動給予獎補。鼓勵有條件的鄉(鎮、園區)自行制定相應的激勵措施。及時監測跟蹤企業科技創新活動情況,適時對全區科技創新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采取通報表揚等激勵措施。





贛公網安備 360122020001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