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新建區鐵河鄉2023年農村改革示范鄉
創建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印發的《關于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洪辦字(2018)22號)、《關于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若干措施》(洪辦發(2020)16號)等文件精神,對標“做示范、勇爭先”工作目標,擬在我鄉開展農村改革示范鄉創建,加快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探索鄉村治理實現形式,加強和規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結合我鄉實際,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區委區政府關于農村改革工作的決策部署,堅持改革創新,優化政策支持、創新經營機制,破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問題、健全黨建引領“三治”融合鄉村治理方式、建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制度,不斷增強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動我鄉農村改革工作在全區“打頭陣、當先鋒、作表率”。
(二)總體目標。示范區集體經營性收入實現30萬元全覆蓋,集體經營性總收入較上一年度提高10%以上。聚焦鄉村治理難點、堵點問題,推廣運用清單制、積分制,探索鄉村治理有效實現形式。開展村級組織政經分離、賬務分設試點,建立健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制度,規范農村產權交易,推動城鄉要素合理流動。
二、重點任務
(一)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立足本地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制定一村一策發展方案,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一是全力提升打造江西芰湖食品有限公司。開發并創新當地特色產品,做大做強食品加工產業;二是申請創辦家禽定點屠宰項目。吸收有勞動能力的脫貧戶及村民務工,使脫貧戶有穩定的收入,村民增加收入,村集體增加收益;三是以海昏候遺址公園為依托,大力發展旅游業。隨著海昏侯墓遺址公園的開發,鐵河鄉將抓住有利時機,依靠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大力發展水上旅游業,農家休閑旅游等產業,全面提升全村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探索鄉村治理有效形式。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健全多元共治體系,鄉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不斷提高。依托綜治中心與鄉村治理信息化平臺深度融合,構建鄉村治理體系,實現矛盾糾紛、治安管理、安全生產等事件內容“一網統管”,構建共建共治共享鄉村治理格局。
一是建構“三治”融合制度。建立健全基層群眾自治組織,推行村務監督委員會、村集體經濟組織監事會組織參與民主議事協商;創新村級民主議事協商形式。二是聚焦治理難點問題。圍繞農村養老、留守兒童、農村人居環境長效管護、農村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治理難題,制定破解關鍵問題的有效舉措,補齊鄉村治理體系短板。三是推廣運用清單制、積分制。探索鄉村治理積分制,制定積分辦法,明確積分流程,開展積分應用,將村里事變成家家事,由任務命令轉為激勵引導,以小積分解決大問題。探索村級小微權力清單、承擔事項清單、公共服務清單,規范運行流程,強化監督和檢查,防止小微權力腐敗,方便群眾辦事,維護農民權益。
(三)探索政經分離管理制度。積極推進村委會與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職能分離、賬務分設”工作,探索剝離村“兩委”對集體資產經營管理的職責,完善集體經濟組織運行機制。一是明晰管理職責。理順村民委員會與集體經濟組織的權責關系,明確兩者職能。二是實行賬務分設。建立股份經濟合作組織的賬套,按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設立,規范農村經濟組織會計核算工作。三是建立管理制度。股份經濟合作組織按“四議兩公開”,建立股份經濟合作組織財務管理制度。
三、工作舉措
(一)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一是堅持產業鏈上建支部。聚焦黨建引領產業發展,全面推行“支部引領+合作社共建+企業助力+科技賦能”模式,將支部建在產業鏈上,成立鐵河鄉小龍蝦產業鏈黨支部,建立龍蝦養殖、加工、冷鏈、銷售、配送和龍蝦制品營銷、活動、夜市、門店等全產業鏈。在2023年五一成功舉辦“新建鐵河小龍蝦節”,參與商戶75戶,累計吸引游客12.8萬人次(海昏侯智能系統統計數字),營業額達2500余萬元。我鄉小龍蝦產業鏈黨支部目前已覆蓋86戶農戶、12家企業,走出了支部“引”、企業“幫”、人才“帶”的產業聯合發展模式,實現“黨建強、產業興、農民富”的美好愿景。
二是發展特色產業壯大集體經。做強水產養殖業、稻蝦養殖,充分利用鐵河鄉濱湖特點和現有水產養殖產業優勢,繼續做強淡水養殖產業;推廣“青山韻”系列板鴨、醬鴨、酒糟魚等6個當地特色品牌產品;以海昏候遺址公園為依托,大力發展旅游業,大力發展垂釣、采摘、民宿、農家樂以及戶外運動等產業,打造文旅融合的現代休閑都市農業產業帶。
三是多渠道獲取資金及收入,在市區獎補的基礎上,廣泛爭取社會各界力量,通過區級部門、企業多渠道籌集資金,鄉級再配套相應的資金,保障示范創建工作順利推進,同時加強服務重點工程、重點項目、重點企業獲取獎補,增收的同時,用于發展村集體經濟。
(二)探索鄉村治理有效形式
一是加強村務公開。建立健全公開制度,讓群眾的知情權得到保障,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總結出可復制、可推廣的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模式。一要“三務”常年公開張貼并及時更新;二要張貼“村規民約”,規范村民生產生活行為;三要成立理事會,公示理事會制度,調解村民家庭糾紛、鄰里矛盾等。
二是加強環境整治。結合兩“整治一提升”行動,加強人居環境整治。推進三拆三清三管,重點對農村生活垃圾、農業生產廢棄物、村內溝塘溝渠1進行清理,拆除違法建筑等方面進行整治提升。
三是提高服務水平。村兩委整合社會資源,從村民最關心、最
直接、最現實的突出問題入手,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其“急難愁盼”
問題,持續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向縱深推進,全力提
升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要加強安全建設,實現文明和諧的人居環境;二要成立“村級志愿者服務隊”,開展移風易俗、未成年教育、掃黃打非等志愿服務活動;三要建設文化廣場,方便村民健身娛樂;村委會大樓閱覽室對學齡兒童免費開放,引導孩子們愛上閱讀。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
針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工作內容及探索鄉村治理有效形式,由鄉黨政主要領導負主要責任,親自研究部署、協調落實,分管領導具體抓、抓具體,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力促工作落地落實。建立發展村級發展治理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堅持定期召開黨政聯席會,逐村研究跟進工作進度,黨政主要領導不定期開展村級發展治理工作專項督導,到村實地調研相關工作,及時幫助指導解決發展難題。
(二)聚集發展合力
充分優化配置資源、資金、人才、市場等要素,根據上級工作專班指導,引導各村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組織動員村黨員或村級具體較好發展的企業或個人參加投資入股分紅、參與到鄉村治理工作中,同時各村根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做好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規劃,有針對性的采取措施狠抓落實,著力破解村級集體無增收實體或增收效果不明顯的窘境,經濟實力較好的村級先發展壯大,同時帶動發展壯大其它村級集體。
(三)細化工作清單,責任到人
緊盯各村確立的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鄉領導班子成員至少要確定一個村作為聯系點進行指導,明確落實各村的主體責任,推進村書記擔任發展治理組織負責人,成立工作專班,建立工作臺賬,明確責任人、完成時限和增收目標,推動各項工作按階段全面落實。
(四)強化督導督查,定期調度協調
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機制,定期不定期開展村級發展治理專項督導,通過查閱臺賬、實地走訪等方式,對本村村集體經濟項目進展及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開展監督,確保村級集體經濟項目扶持資金規范使用,對探索鄉村治理有效形式工作成效進行了解指導,精準摸排相關問題線索,督促村委會履職盡責、靠前服務,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鐵河鄉人民政府
2023年9月26日





贛公網安備 360122020001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