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新聞網訊 隨著氣溫攀升、雨水充沛,我國南方地區全面進入夏糧播種關鍵期。在新建區田間地頭,農民們搶抓農時,加緊開展中稻插秧作業,以“機插壯秧、科學管理”為原則,為秋糧豐收打下基礎。今年,新建區中稻種植面積達31.7萬畝,目前已播種26萬畝,進度達八成以上。
在象山鎮,農機大戶熊磊正在的稻田里栽插秧苗。隨著插秧機來回穿梭,一株株嫩綠的秧苗整齊有序地插入松軟的土壤里。今年中稻播種,合作社采取壯秧培育法,通過延長秧苗的育苗期,均衡提高秧苗素質,讓秧苗根系更加發達、莖稈更加粗壯,插秧后成活率達98%以上。
新建區中亮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熊磊說:“今年的中稻我們采取壯秧培育法,秧苗培育20天以后再插下去,這樣不僅分蘗多,返青快,而且碰到高溫天氣秧苗的抵抗力也強一些,通風性,采光性更好,每畝地比傳統人工撒播要多收100多斤谷子。”
作為全國糧食生產大縣(區),新建區持續推進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優化耕作條件,水稻生產機械化綜合水平達到90%以上。為穩步推進中稻種植,當地農業部門協調全區25家標準化育秧中心,69家社會化服務組織,為廣大農戶開展耕、種、管、收一條龍服務。
熊磊告訴記者:“現在種田我們全程都是機械化,從育秧、插秧、收割到烘干全部都是機械作業,今年我自己家的680畝中稻,用6臺機子不到4天時間就能全部插完,剩下的時間我們還能給其他農戶插秧,不僅種田有收入,搞農機服務也能掙錢,國家的政策好,我們種糧越來越有信心。”(賀登毅 洪觀新聞記者 陳明喜)





贛公網安備 36012202000137號